1)第一百七三章 古代记载中的墨猴_护林日常:开局拯救大熊猫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作为一个学者,虽然在没有定论的时候发表这样的言论可能欠妥,但是我真的觉得这小家伙,可能并不是我们采常认知上的那种绒猴,或者说可能是一种新种类的绒候。

  林轩盯着小绒猴妈妈看了很久,开口说道。

  【主播没事,你都这么说,那我们就当你是跟我们在闲聊,不是在科普】

  【对,唠闲嗑而已嘛,又不是正经发表什么学术发现,不用这么拘谨的!】

  【是啊,是啊,主播有什么猜想就跟我们说说嘛,我们都爱听!】

  “那我就这么一说,大家听听看就算了,权当闲聊,我要是真说错了大家也别见怪。”

  弹幕中瞬间飘过一大片“没事没事,你讲你讲。”

  林轩伸手逗弄了一下肩膀上探头探脑的猴妈妈,开口说道:

  “刚刚直播间里也有小伙伴儿提起过,说自己听说过,浏览过一些关于墨猴的典故和文堂作品。

  之前我还觉得这或许只是一个只存在于古籍和典故中的物种,但是通过刚才的观察,我越看越觉得这两只小猴,和我认知中的绒猴有着不小的差距。

  感受到林轩的逗弄,绒猴妈妈还挺稳重,但是背后的小猴子明显有些经不起“挑衅”当即就要爬下来和林轩一决高低.,吓得林轩赶紧缩回手。

  好家伙,这小猴子要是离开了妈妈的背上,恐怕风一吹就要掉到地上去了。

  而且要是大黑天的,这要是丢个孩子,根本发现不了。

  算了算了,玩不起,玩不起。

  差点让这个小家伙把思路打断了。

  林轩笑了笑,继续说道:

  “关于墨猴这种猴子是不是真的存在,也是众说纷纭。

  说它存在吧,近现代根本就没有发现这种猴子的例子。

  但你要说它不存在吧,偏偏有无数古人都提到过曾经饲养了这种猴子,年代还跨越极大。

  这里面最有名的,应该是宋代大儒朱熹在武夷山精舍著书立说的时候,留.下的关于墨猴的传闻。”

  林轩略一思忖,娓娓讲述道:

  “据传当时他曾经豢养过这样的一只猴子,高不过笔杆,重不到数两。

  平时朱熹在读书的时候,这只小猴就立在笔筒上安静的聆听。

  朱熹要写字,小猴就会很识时务的从笔筒上跳下来,勤快的研墨伺候,等到朱熹出门的时候,这只小猴又会很忠诚的守在家门口,不让其他人进入。

  当然,这个典故在咱们现在看来,其实漏洞还挺多的,毕竟只是一只半斤都不到的小猴,你指望他怎么看家嘛。

  不过关于这只小猴子的描述,其实现在看来,和我身上的这只猴妈妈,确实相差不远。

  林轩歪着头看了一眼肩膀上的猴妈妈。

  现在经过人工繁育,普通的绒猴已经不再是什么释有的品种,反而因为个体稳定成活率高,又是非人灵长类动物,泛应用于医疗或生化领域中,

  请收藏:https://m.bqsge.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