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百八十一章拂袖而去(一)_变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少人点头附和,连石方真也颇有同感。

  陈成济事先向光禄寺的官员打听过西域的情况,知道西域出产良马、葡萄美酒、金银器皿、宝石珠玉、香料、毛织品,这些东西在东市都价格不菲。

  看到天子有意否决此疏,陈成济躬身道:”臣对杨夫子的学而不厌甚为赞同,生有涯而学无尽,我大郑知识渊广,但不妨碍兼收诸夷之所长,臣以为此事可令江安义便宜行事,有所得固可喜,无所得亦无伤大雅。“

  ”陈相老成持国,此事便按陈相的意思着中书院下旨化州。“石方真一锤定音。

  接下来议的是《奏请军屯御边疏》,天子命太尉府、诸卫府大将军到场。纠纠武夫往朝堂上一站,顿时觉得紫辰殿小了几分,文官深感压力。

  武将们的礼仪稍欠,大殿之上声如洪钟,震得窗棂上新糊的细纱发出碎响,很快赞同的与反对的吵成一团,根本听不清谁在说些什么。

  石方真拍了拍桌子,止住争吵,心中暗想失策,早知道就不该叫这群武夫来,乱糟糟得成何体统。朱太尉年岁已高,已经很少出现的朝堂之上,到场的是朱质朴,石方真的目光落在他身上。

  朱质朴知道天子对他的印象不好,议事时轻易不肯开声,见天子注目,只得应道:“万岁,军屯自战国以来便有,臣在安西都护府九年,其实也让军中老弱之兵屯田自给,特别是军中缺少菜蔬,如果仅靠朝庭供给根本无法供应全军十六万人。而缺乏蔬菜,士兵容易生病,战力下降。不光安西都护府,其实四大都护府都在屯田自给。”

  “安西都护府有多少人屯田?”石方真问道。

  “安西都护府约有万余人在种地,还有些退伍之人不愿返乡,索性就地安置,靠种地贩运为生。”朱质朴见天子脸色不好看,硬着头皮答道。

  石方真从龙卫奏报中早知道四大都护府在屯田种菜,只是没想到十六万大军居然有万余人在屯田,这还只是朱质朴所奏,真实的人数恐怕要翻上一番。朝庭每年花费近千万两银子养军,这伙兵大爷居然种起地来了,要种地朕何必征兵,直接在家中种地还能多收点税赋。

  强忍住怒气,石方真瞪了朱质朴一眼,不打算纠缠屯田之事,直接下旨道:“化州是多战之力,军屯御边乃为上策,着四大都护府将老弱之兵移交化州,以五万人为限,五年内完成,所需路费由化州解决。具体事宜由兵部拟定后发往都护府。”

  朱质朴带着众武将离开,朝堂上恢复了平静,四个奏章还剩下《奏请化州境内设立西域边市疏》。西域商贸是大郑对外的主要贸易,朝中不少王公大臣家中都与西域有商贸往来,江安义到韩府拜访时,就有五个世家的管事在大堂上落坐。不要说别人,便是天子家的皇亲国戚,每年不知从西域商贸中捞取多少好处。

  西域设立边市,西域入境的货物便会成倍地增长,物以稀为贵,各家利润无形中就要被摊薄许多。看着众臣们一个个理由十足地激昂反对,红着脸,唾沫横飞,为了银子将斯文抛在了脑后,刚才石方真还鄙夷武将的粗鲁,此刻的场景让他哑然失笑。

  朝堂上安静下来,石方真放纵的笑声在殿堂上飘荡。众臣面面相覤,不知天子在笑什么。刘维国见石方真的脸色开始转潮红,知道天子动怒了。大殿之上不好出声,只得连声轻咳。听到刘维国的咳声,石方真慢慢止歇笑声,这个时候大臣们也看出不妙来了,大家低着头,不敢做声。

  “江安义在富罗县写的《松昌楼记》诸卿都读过吧,里面那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不知诸卿有何感想,朕不敢奢求诸卿个个忧国忧民心怀天下,但最起码要对得起朝庭的这份俸禄吧。”

  说罢,石方真拂䄂而起,退了朝。刘维国赶紧喊了声“退朝”,脚步匆匆追在天子身后,大殿上众位大臣向着空空的桌椅拜倒,山呼“万岁”。

  请收藏:https://m.bqsge.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