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章 国公都在抛橄榄枝_回到唐朝当王爷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队伍一路东行,度颇快,却无谁感到疲乏,随着从西北干燥闷热的环境中解脱,渡过渭水,入函谷关,长安城遥遥在望。≯八一>中文≥≦

  作为十三朝古都的长安,八百里秦川,四面环山,中部河流纵横,气势磅礴,王气浓厚,历史之厚重无人能及。

  在历史上,曾有多位帝王都将长安作为心中最理想的王城福地,因为关内有函谷关、潼关天险可守,关中陇蜀的沃野千里,南边有巴蜀的富庶,北边有胡人畜牧的便利,可以在三面防守,并向东方牵制诸侯,城外渭水通运京师,当东方有变,就可以顺流而下。这正是风水格局中的金城千里,天府之国。

  到了长安城外郊,天气不再是西北兰州地区的干燥,唯一的区别就是暖和,春天的气息很浓重。

  官道上商客、士子、出游踏春的队伍络绎不绝。不过,当李承乾的座驾走到哪儿,前路就有当地的父母官率领下属官员于官道旁跪迎。这架势,直接吓坏了那些还站在河边赋柳的学子。他们还没明白车里坐了那个大官,就听见当地父母官磕头高呼千岁,立刻知道这支队伍居然是太子的随从,这群人那还顾得上写诗装逼,通通跪在了地上,远远望着,希望能入得太子法眼,从此平步青云。

  唐代虽有科举,但大多数的名额都是门阀举荐,寒门学子登龙门的机会太少,就连一代文豪白居易都有曾向大名士顾况行卷,从此将自己的名气打出来。文豪尚且如此,何况那些挣扎在科举考试上的学子?

  遇见李承乾,他们还不像饿疯的人看见了馒头。尽管有侍卫开道维护秩序,仍有大批为了自己前途的学子冲过长矛大刀跑到了李承乾牛车前求前程。

  “太子,可否收下小民所作的诗文。”一个头戴青色四方巾,身穿宽袖白素袍的男子第一个冲到李承乾马车前方,他是最不要命一个人,刚才在侍卫的阻拦下,他爆了所有力气,只为自己的前途,早先一步奔跑。

  长安城就是这么奇葩,几乎每天都有士子拦住某位官员的马车然后献上诗文,幸运儿只有少数,大多一辈子都无法得到贵人的赏识。

  以前不知道被人拦过多少次路,马车里的李承乾刚听见外面有人毛隧自荐,他根本就受不了这种打扰,把手一挥“拉下去。有真才实学上就去考场,是金子自会有光的一天。孤最看不惯便是这种人”

  于是,侍卫估计理解错了,那位学子,很不走运被扔了出去。

  “告诉那些人,孤有要事回宫不得拦驾。”李承乾的声音自马车中传出,似乎有点气愤。

  陈华把车窗的帘子挑开,就看见外面站了好多学子,他们的手里正拿着自以为最好的诗文翘期盼。他们的衣着打扮都颇得干净,但并非奢华,没有动辄束金冠白绸玉扇

  请收藏:https://m.bqsge.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