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四十七章 峨眉听音_郭襄后传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赵宋迁都之前曾经是皇家极力扶持过的“普贤道场”,后来宋氏没落自己都顾不得了,这边也便开始荒废。这里曾是皇室重视的地方,被蒙古人刚来时狠狠的大肆屠杀过,虽然当地人也曾奋力反抗,但多年来四川都处在战乱中,还成了蒙古人进驻中原的要道,逐渐也失去了最初抵抗蒙古人的力量。仅少数能人异士凭借峨眉山自然的天险深居其中,不理世事。

  峨眉山道路崎岖天险不断,本就不是普通百姓说上就可以上的去的,但在这兵荒马乱的时节,有许多走投无路的人会想着躲进去也许还有一条生路,峨眉山附近便聚集了许多这样的人。

  当然这里既有普通老百姓,也有逃犯、逃兵等一些亡命之徒。蒙古人进兵中原多年,入驻四川的蒙古人有不少已经知道这样的情况,是以峨眉山下每隔一段时间便会有官兵盘查。

  但是蒙古人似乎并不太在意这些企图躲到山上汉人,盘查也只是走形式居多,心情好了便放行,心情不好哪还管你是谁,统统杀了再说也不会有人来追究。

  郭襄便选了一个没有蒙古人来盘查的日子,跟着一队不下百人的难民一齐朝峨眉山上行去。但山路极其不好走,当地的农民都少有完全熟悉山内地形的人,何况这些天南地北聚集到这里的难民。

  很快便有不熟悉山路又一味急进的从山上摔下去,有的见到此种情况便下山不再往深山里行进,断断续续走了不到一天,先前拥进山林的上百人只剩下十几人继续前行了。

  这些人几乎都是寻常百姓,本就走得极慢,天色已黑他们才来到牛心寺,据说宋太祖召东京(今河南开封)天寿院僧人继业三藏等一行人入天竺求舍利集《贝叶经》,继业等人从带回大量经卷、佛骨舍利敬奉朝廷。宋太宗便命将这些圣物择名山修持。继业周游了祖国名山大川后,选在峨眉山延福院安身,因相中寺前黑白二水交汇,便在此修了一座寺院,供养终身,取名为牛心寺。

  郭襄同这些难民当然不明这些,只知道来到这里方可休息,虽然没来过这里,但后面的路肯定只有更加凶险,那些蒙古人一般最远也就追查到这里,所以能过了这里也就安全多了,只要面对自然的危险即可。

  眼前只是一处并不大也不辉煌的小寺庙,依山而建,门前有两条溪水交叉通过,她们从山下上来,这里是唯一的通道,众多上山下山的人都在这里休整。在这战乱的时节里寺中早已没了掌寺的僧人,他们为了避免灾祸大部分躲到峨眉更高处,也有些还俗入世加入宋军等等。这寺中也偶尔会有些僧人,只不过都是出入山外补给日常所需之物过路而已了。

  眼下他们进得寺来,便见到只有一个尼姑卧在角落里,并未被他们都到来

  请收藏:https://m.bqsge.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