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曾国藩第三部--黑雨_273_曾国藩传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其才不在封疆重寄上。他才子气重,

  不堪繁剧。他只能出主意,献计谋,运筹于帷幕之中。他对洋务极有见解,明年合适的时

  候,我拟保荐他出洋考查一次,他的所见必定会比志刚、斌春要深刻得多。我观他的气色,

  决不是老于长沙城南书院的样子,说不定晚年还有一番惊人之举,从而达到他一生事业的顶

  峰。”

  “我对这个同年多少有点了解,他最适宜与洋人交往。去年津案发生,举国主张强硬,

  反对柔让,筠仙力排众议,痛斥不负责任的清议,真正难能可贵。”

  “是呀,他在这方面的见识远胜流俗,也胜过孟容。”曾国藩说,“另外,刘印渠长厚

  谦下,心地亦端正,性能下人,是有福之相。官秀峰城府甚深,与人相交不诚,然止容身保

  位,尚无险陂。沈幼丹胸次窄狭而本事不小。杨厚庵不料病重得卧床不起,他学问不足,事

  业怕就只做到这一步了。黄翼升人极老实廉洁,但本事不及,长江水师提督一职,今后遇到

  合适人再更换。丁日昌精明能干,办洋务是一把好手,但操守方面欠检点,物议颇多。”

  “关于丁日昌的议论我也听说过,天津有人骂他丁鬼子。此人有点像门生,做事不大留

  后路。”李鸿章自嘲似地笑了笑。

  “近日户部有一折,言减漕事,据说是王文韶所作。你认识此人吗?”

  “没见过。”

  “这道折子写得好,其人有宰相之才,今后要注意接纳。”

  “噢。”李鸿章在心里记下了这个名字。

  “至于令兄筱荃,血性不如你,但深稳又过之。”

  “恩师,你看门生最大的不足在哪里?”

  李鸿章突然心智大开,冷不防向曾国藩提出这个问题。凭他多年与老师相处的经验,知

  道用这种突然发问的方式,往往可以得到老师心中最直率的真言。果然奏效。曾国藩随口答

  道:“你的不足在欠容忍。我一生无他长处,就在这点上比你强。还是在京师时,邵位西便

  看出来了,他说我死后当谥文韧公,虽是一句笑话,却真说到了点子上。我那年给你讲的挺

  经的第一条,你还记得吗?”

  “记得,记得。”李鸿章连声答。那年曾国藩说的两个乡下人在田塍上互不相让的故

  事,给他极深的印象。他曾经认真地思考过很长一段时间,也体味出了这个小故事中所包含

  着的许多内容,但他把握不准老师本人的意思。“恩师,门生和其他幕僚当时都猜不透那个

  故事中的含义,您启发我们一下吧!”

  望着李鸿章这副虔诚的态度,曾国藩笑了:“其实也没有什么很深的含义,一桩乡下时

  常可以看到的小事罢了。都是两个犟人,在那里挺着,看哪个挺得久,不能坚持下去的人就

  自然输了。我这个人

  请收藏:https://m.bqsge.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