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曾国藩第三部--黑雨 .2_272_曾国藩传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皎者易污,又说木

  秀于林,风必催之,老朽近年来常有忧谗畏讥之患,时存履薄临深之感,这是老朽与生俱来

  的胆气薄弱、遇事瞻顾的本性,所喜贤弟豪迈坚强,敢作敢为,在心性上胜我多多矣,这是

  老朽最堪欣慰之处。”

  “门生也经常有空虚怯弱的时候,尤当事机不顺、夜阑更深之时更是如此。”李鸿章向

  以铁腕强硬著称,这是他在人前第一次表示自己也有虚弱的一面。

  “我想再硬再强的人,这点灵府深处的怯弱感总是难免的。苏长公说,寄蜉蝣于天地,

  渺沧海之一粟。人在天地沧海之间是何等短暂渺小,能不怯弱吗?”曾国藩淡淡一笑。仆人

  过来换上热茶,曾国藩喝了两大口,李鸿章也浅浅地呷了一口。

  偏西的太阳被阴云压抑多时,终于又挣扎出来了。它的金黄色的光辉照在洪秀全留下的

  画舫上,也照在从君山移过来的湘妃竹上;它照在曾国藩灰黄多皱的长脸上,也照在李鸿章

  丰满厚实的双肩上。人有好恶,它无偏倚;人有寿夭,它将永恒。

  “我自知来日苦短,死在旦夕,贤弟正如丽日中天,方兴未艾,前途极宜珍重,我有几

  句心腹话要对贤弟说。”曾国藩凝重地对凛然端坐的门生说,“湘淮军自创建以来,平长毛

  灭捻寇,杀人不计其数,仇敌遍于天下,这自然不消说了。还有一层,不知贤弟可曾注意

  到,湘淮军之所以取得胜利,乃因破除祖宗成法、世俗习见。”

  “门生知道。”李鸿章点头说,“我朝兵权握在中枢,从不下移。过去川楚白莲教造

  反,各地建起团练,参与镇反,然事毕团练即全部解散。湘淮军一反成例,为平定长毛捻寇

  之主力。长毛平后,恩师遵成法,湘勇陆师撤去十之八九,但水师仍基本保留,并转为经制

  之师。捻寇平后,淮军撤去不过十之二三罢了。这些都与世俗文法大不相合。”

  “对!你见事明白。”对李鸿章的回答,曾国藩十分满意。

  “湘淮军不反世俗文法,则不可成事;湘淮军一反成法,则又贻下无穷后患。有人说,

  将启唐之藩镇、晋之八王之先声,非危言耸听,实见微知著也。我生性顾虑甚多,慑于各种

  压力,同治三年江宁收复后,强行大撤湘军,虽一时免去了不少口舌,但终究缺乏远见,后

  之捻乱幸赖贤弟淮军以成大功。贤弟气度恢廓,近年来不但不撤淮军。反而大量用洋枪洋炮

  装备,成为当今天下第一劲旅。对于此事,朝野议论颇多,甚至有人以董卓、曹操视之,疑

  有非常之举。”

  说到这里,曾国藩又端起茶杯喝水,并注意看了下李鸿章的反应。只见他神态自若,并

  不因世有董、曹之讥而动容。

  曾国藩心里叹道:“这就是李少

  请收藏:https://m.bqsge.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