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79章 27普朗克拍案而起_重生,然后成为大科学家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79章27普朗克拍案而起

  刊登在七月份《自然科学会报》上的陈慕武的第三篇论文,《关于可见光的一种新的散射现象》并没有引起太大的轰动。

  反倒是刊登在上面的另外两篇分别来自丹麦哥本哈根的BKS论文(玻尔-克莱默斯-斯莱特),和来自剑桥卡文迪许的BKC论文(布莱克特[Blackett]-卡皮察[Kapitza]-陈[Chen]),隔空打起了擂台,吸引到了大量读者们的眼球。

  帮卡皮察和布莱克特写的这篇论文,陈慕武从第一开始就没打算要去争什么第一作者。

  虽然当初确实是陈慕武劝卡皮察和布莱克特做这个实验,但毕竟所有的实验、数据和照片都是那两位做的、记录的和拍的,在提了一嘴之后,他就再也没有参与到这场实验当中。

  而且要不是两人当时沉迷于打麻将,这篇论文也根本轮不到他来写。

  本来只能出现在致谢里的自己的名字,现在却挂到了第三作者上面,陈慕武已经心满意足。

  更何况这篇论文的引用文献里,第一篇就是他自己的关于伽马射线散射的论文,陈慕武这波已经是“秦始皇摸电门,赢麻了”,“秦始皇照镜子,双赢”。

  即使《自然科学会报》页面排版上无论是行间距还是字间距,都远远小于如今的打字机,但玻尔的那篇BKS论文,在上面占的篇幅也足足有二十页之多。

  而卡文迪许实验室的BKC论文,虽然也占了七八页的篇幅,但其中的多一半,印着的都是记录了反冲电子轨迹的照片。

  虽然从篇幅上来看,玻尔的论文远远胜于卡文迪许。

  但在论文的内容上,陈慕武他们的论文却是四两拨千斤。

  陈慕武让卡皮察和布莱克特抓紧时间用云室做这个捕捉反冲电子轨迹的实验,为的就是能把微观下的实验证据提前摆到世人面前,以期在让玻尔看到之后,能阻止他再产生发表这么一篇否定了能量守恒和动量守恒定律的、愚蠢无比的论文的念头。

  可就算他陈慕武再怎么先知先觉,他也完全没有预料到,自己引发的蝴蝶效应,同样也让玻尔开始提前筹划着撰写这篇历史上的惊人大作。

  只能说这两篇论文能出现在同一本期刊上打擂台,完全就是一场意外。

  而且更要命的是,也不知道是编辑的无心之失,还是他们有意为之,陈慕武他们的BKC论文,恰巧排在了玻尔BKS论文的后面。

  但更有可能的是,估计审核编辑们在看到这两封投稿邮件的地址,一个来自卡文迪许实验室,一个来自去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之后,根本就没怎么看里面的内容,就直接交给排版编辑。

  所以拿到了这期《自然科学会报》的物理学家们,在读完了玻尔那篇洋洋洒洒二十

  请收藏:https://m.bqsge.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