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16章 64打鸡血的卢瑟福_重生,然后成为大科学家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16章64打鸡血的卢瑟福

  从多佛下船换乘火车,来到伦敦的维多利亚车站,出站之后,三人就此分别。

  老布拉格回了他的单位,英国皇家研究所的戴维·法拉第实验室。

  而卢瑟福则像他昨晚在横渡海峡的轮船上向陈慕武说的那样,带着后者亲自来到《自然》周刊编辑部。

  他让陈慕武把他在轮船上连夜写出来的那篇还有余温的论文,直接投递给了《自然》的主编理查德·格里高利爵士。

  “论文收到了一篇又一篇,今天总算是见到了真人,卢瑟福爵士,您真是收了一位好学生!”

  格里高利的马屁技术真的炉火纯青,短短的一句话里,他一拍就是两个。

  毕竟在他接任杂志主编之前,卢瑟福就凭借一己之力带火了他们这本期刊。

  现在的卢瑟福虽然退居幕后,走上了领导岗位,但他手下的卡文迪许实验室仍然人才济济,每年产出的论文数数不胜数。

  他们《自然》编辑部一定不能怠慢了这位大腿,更不能像那个倒霉的《哲学杂志》,惹了不该惹的爱丁顿,以及爱丁顿背后那个好像更不该惹的陈慕武。

  就像格里高利说的那样,陈慕武自己也已经算不清,这本在后世赫赫有名的杂志上,到现在刊登过多少篇他写的论文。

  但陈慕武却知道,他并不是第一个在《自然》上发表论文的中囯人。

  早在四十多年前的1881年,徐寿就只凭着简单的实验手段,和原始的实验器具,在《自然》上发表了一篇声学论文。

  这位徐寿也是个大佬,他研制出了中囯第一台蒸汽机,第一艘蒸汽轮船和蒸汽军舰,还曾经翻译过物理化学等学科的不少著作。

  元素周期表上很多个元素的中文名称,都是出自他手。

  但只是因为徐寿没有科举功名,他就一直被满清朝廷所边缘化,只能进入到曾国藩、李鸿章这种大官的幕府之中,当一个出谋划策的小小幕僚。

  卢瑟福没和格里高利礼尚往来的客气,而是开门见山地提出了自己的要求:“理查德,最新一期的《自然》杂志还没印刷吧?”

  “爵士,我们刚刚排好版,打算下午之前送到印刷厂那边。”

  “那太棒了,这有一篇篇幅不算太长的短论文,希望你能加个塞,让它登上这期的《自然》上。你放心,这篇论文在刚刚结束的索尔维会议上当众宣读过,质量绝对有保证。”

  “好的,爵士,我们一定照办,今天下午我就让他们增加几页排版,晚上再给印刷厂送过去。”格里高利回答得可谓是毕恭毕敬。

  ……

  回到剑桥之后,历经了两天一夜劳顿旅途的卢瑟福顾不上休息,直接来到卡文迪许实验室,让卡皮察放下手头的一切工作,配合陈慕武做这个基态氢原子的施特恩-格拉赫实验。

  “陈,这

  请收藏:https://m.bqsge.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