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22章 办公司_国啤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额吉来到秦湾,坦克叔叔和钟家洼的街坊们都想请吃饭,可是额吉都谢绝了,钟小勇和马小军的父母就做好了肉食,自己个端过来。

  晚上,坦克叔叔过来,跟一大帮街坊邻居聚集在秦东的小院里,大家吃菜喝酒,聊草原生活,聊秦东兄妹,好不畅快,额吉也愉快地看着大家,不时热情地招呼着大家拿起草原上最正宗的手抓羊排。

  “大东,电话。”杜小桔笑道,把手里的大哥大递给秦东。

  电话是三师兄蒋远平打来的,他此时正是犹疑不定的时候,就想打电话给秦东,征求一下意见,他对自己这个惟一的师弟,还是很看重的。

  两人要说的,无非还是八八年时讨论过的话题,蒋远平还是想“下海”。

  可是这种下海的风潮,起源于今年异乎寻常的南巡旋风,这股旋风不但在政治上造成了空前的震动,同样在经济上形成了强烈的号召力。

  那些谙熟中国国情的人,都从中嗅出了巨大的商机,很显然,一个超速发展的机遇已经出现了。

  这时候,需要的就是行动、行动、再行动。

  受南巡讲话的影响,在政府的中低层官员中就出现了一个下海经商热,后来他们管自己叫“92派”。

  香港《亚洲周刊》曾引用辽北省委组织部的数据说,该省在1992年前后有万名官员辞职下海,另有700名官员“停薪留职”去创办企业。

  据《中华工商时报》的统计,当年度全国至少有10万党政干部下海经商,其中最为知名者,是时任北京市旅游局的局长,他于7月辞职下海,创办了一家酒店管理公司。

  “小秦,你说,我干什么最合适?既要能发挥自己的特长,还能快速出成绩?”蒋远平这几天很是苦恼,也很是兴奋。

  “老陈,你认识的,国家发展研究中心的,还有振华,”蒋远平在电话里把这几天的情况跟秦东作着介绍,“我们在崇文门老陈的家瞎聊,夜深了便抵足而眠,哦,还有物资部对外合作司的田源……”

  “我有个朋友,以前在国家体改委任过职,冯仑,他现在已经到了海南,他打电话回来说,海南已经热得一塌糊涂了……”

  秦东也不主动说话,他知道,师兄现在需一个可以倾诉的人。

  现在,全国人都感觉机遇摆在眼前,仿佛跨过这道门槛,任何人都是胜利者。

  而象师兄这样的人,这些人往往在政府部门待过,有深厚的政府关系,同时又有一定的知识基础,具有前瞻性的预测能力,能够创立一个行业并成为行业的领头羊。

  “师兄,我知道,你认为眼前是难得的机遇,可是有舍有得,你舍得最年轻正局级,那将来你就是公司的大老板……”

  老板这个词,在南方已经很流行,可是在北方听起来仍很是刺耳。

  “但要从头

  请收藏:https://m.bqsge.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