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七百三十九章 中国导弹(上)_重生抗战之军工强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而其他的大多数工业部门则普遍增长乏力,甚至一小部分还出现了明显的倒退,但是胡卫东知道这主要是因为中原工业区的众多企业因为缺水而长时间、大面积地减产乃至停产以及为了提高国产化率而进行调整所导致的,旱灾过去、结构调整也完成后生产很快就能恢复,所以并不是十分担心。

  不过合成橡胶的产量大幅下滑还是引起了胡卫东的注意,了解之后才明白原来是中国获得了马来半岛丰富的天然橡胶资源后,国内的橡胶价格持续暴跌,综合性能不如天然橡胶的合成橡胶更是如此,除了耐油的丁腈橡胶等少数特种橡胶,其他的品种价格都跌到了成本以下,再加上国家也因为橡胶供应充裕而停止了对合成橡胶工业的扶持,这个行业不萎缩才怪

  这令胡卫东不禁想起了历史上后世中国曾经因为煤价过低加上电力需求不足导致火电成本极其低廉,令核电站没了发展的动力而迟迟得不到重视,直到多年以后再次电荒才重新开始大力发展,由于长期发展停滞的缘故,中国的核电jishu一度比印度都落后,与现在的情况简直是如出一辙

  不过合成橡胶的情况相对来说还是要稍好一些,毕竟还有特种橡胶这条路线可走,而且橡胶作为战略物资,合成橡胶又肯定是未来的主流,因此即使马来省的种植园产量再高,国家也会保留少数合成橡胶厂作为jishu储备。所以胡卫东也没有太过担心,只是之前进军橡胶业的那些私营资本日子就不好过了,但市场经济就是这样残酷。

  国家既然允许部分市场经济存在、让那些资本家继续有钱可挣,他们就必须同时承受市场带来的各种风险,而且现在就算他们愿意接受公私合营,政府也不会理睬了,如今公有制经济已经足够强大,那点私营经济根本无关紧要,而且某种意义上来说,有些反面典型也不错

  对于工业发展来说。足够的投资固然十分重要。但是科技进步带来的推动力也一样不能忽视。1942年中国在多个科技领域上都取得了巨大的突破,不过由于二战的大环境所致,成果主要集中在军事领域。

  虽然当初与德国交换了制导jishu方面的研究成果,但是两国却还是选择了不同的主攻方向。德国线导鱼雷一战成名的时候。中国的这项研究才刚刚取得了一点突破。但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的导弹jishu却走在了德国的前头,其中由于中国地缘劣势而最受重视的弹道导弹jishu更是飞速进步。

  早在德国人的V-2导弹还在研究的时候,中国就依靠着胡卫东掌握的一些超时代jishu与材料工艺提前搞出了射程达到600公里左右的固体火箭发动机的近程弹道导弹。但之

  请收藏:https://m.bqsge.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