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百九十三章 四道难关(二)_重生抗战之军工强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不过,比起中高级人才,相对普通的熟练工人反而是更难解决的问题,据胡卫东估计,若能完全消化这次引进所增加的庞大工业产能,中国的工业实力将很可能达到历史上1957年完成了第一个五年jihua的新中国的水平,而1939年的工业劳动生产率肯定不能与战后的水平相比,因此需要的工人只会更多,而此前立下大功的“技工速成法”却愈发暴露出了它的局限性

  技工速成固然可以迅速让一个没有工作经验的学生在3个月到1年的时间内获得通过分工协作实现相当于合格jishu工人的工作能力,但却也不是什么人都能突击培训出来的,其中的关键在于文化程度,一般来说高中毕业生当中可以有七八成在半年内培训合格,而初中毕业生能在1年内培训合格的比例也就六七成而已,至于小学毕业生,那得脑子非常聪明的才行,而且培训时间也普遍长得多,而如果小学都没毕业,除非是吴运铎这样的天才,否则还是建议先进学校继续读书比较好

  而与历史上解放后的新中国相比,现赤色党旗下的各大边区全部加起来也就1亿多人口,而且大部分还是原本相对落后的地区,即便有不少爱国青年乃至专家学者排除万难,从沦陷区和国统区慕名来投,但折算下来最多也就相当于历史上解放时四分之一个新中国的水准,加之各个边区建立都没多久,大部分土地还都是刚刚收复的,普及教育的工作才刚刚开始,哪儿有这么多受过教育的青少年啊?尤其现在胡卫东还在中原边区努力推行六年制义务教育,这就需要大量的教师,同时为了早日获得抗战胜利。十五集团军等赤色党旗下的各支部队也在不断扩军,这又需要大量的知识青年,三方面一起抢人。本就不够的知识青年就更加短缺了

  为了解决这一难题,胡卫东可谓是三管齐下,一是推广先进的管理方法,提高每个工人的工作效率。需要的工人数量自然就相对减少了;二是呼吁广大青少年努力学习,并鼓励自学成才和跳级现象,以尽可能地缩短教育年限。尽管胡卫东明知这样做会有不小的弊端,但目前他并没有更haode选择;这三嘛,却是打起了几十万日军战俘的主意

  自明治维新以来,日本政府就一直十分重视教育,几十年下来已经收到了不错的成效,日军官兵也因此普遍都有较高的文化程度,虽然因为日本的工业化程度较其他列强都低。日军官兵的文化素质与德国、美国等先进国家的军人还有一段距离,但比起中国军人、以及同样是后进工业国的苏联却已经强了许多,日军之中哪怕是最普通的士兵,都肯定有小学毕业以上的文化程度,而其中的很大一部分则更是文化程

  请收藏:https://m.bqsge.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