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753章 亲自出马_欧皇崛起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事实上,这批被马林认为是“残次品”的士官生,已经算很厉害的了。至少,他们常用的单词都掌握了,也懂得很多军事术语。搁在这个年代,也许和那些天才没法比,但绝对有资格称为“人才”了。

  这些个士官生,也许思考能力一般,但基础知识还是掌握得不错的。在东弗里斯兰,第一届小学生原本一共有1万人。但在三年级升四年级的时候进行过一次考试,淘汰了4000人。那4000人才是真正的学渣,很多人单词都认不全,简单的加减乘除也算不清楚。饶是如此,那4000人也被很多工匠抢去当学徒了。毕竟,他们也会简单的写和算,比那些完全没有文化基础的学徒强多了。当然,那4000被淘汰的人,也只有靠前的部分人有培养价值,靠后的那些……嗯,总比不识字的强……

  之后,剩下的6000人小学毕业后,只有2000人继续升学,其余4000人被淘汰。但严格来说,这4000人已经不算学渣了,而是这个年代的中等生。

  上文说过,马林觉得他们比之后世的学渣都不如,不是说他们笨,而是因为他们被不专业的老师给拖累了。毕竟,北海国第一批老师很多人本身水平就很烂。从天赋上讲,这些士官生天赋不算高,但也不低,属于平均水平。

  他们中的每一个人,都可以写出语言通顺的作文。虽然用辞不够优美,文字很是稚嫩,但绝对能够把意思表达清楚了。而那些写作文表达不清楚意思的,三年级升四年级的时候就被淘汰了。

  和马林前世受过的教育一样,这帮北海国小学生也是二年级开始写日记,三年级开始写作文。日记要求很低,几句话就可以,记流水账就行。作文要求高点,需要写出语言通顺、能明确表达意思的文章。不要求有文采,只要求能把事情讲清楚……

  这一点在军队中很重要,写作战报告的时候用得上。这种水平,拿到地方上去,也是能胜任文书的工作的。至于文采什么的,这个年代,恐怕只有大明朝的文官才追求那些吧?欧洲识字率本就很低,官员的要求就是能写出语言通顺、意思明确的文书和报告。恰好,就是这些士官生的最低要求……

  实际上,北海国的其他贵族,对于这帮士官生人人都能写出语言通顺、意思明确的文章,是非常惊讶的。所以,施瓦茨等人才觉得马林让他们当兵是浪费。

  只有马林这个穿越者,后世见惯了大学生,才会那么吹毛求疵,要求那么高。但这也不能算是错的,因为,马林有信心等新的一批老师培养出来,取代了那些不专业的临时乡村老师后,能够让北海国教育提升一大截,并培养出让马林这个穿越者都感到满意的人才出来。

  所以,马林宁

  请收藏:https://m.bqsge.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