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197章 返回基隆和战端将启_欧皇崛起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我勒个去,你连这个都想到了?”马林大为震惊。

  之前,马林派张彩去太湖沿岸地区收购太湖猪,同时吩咐他收购吓煞人香(碧螺春)的茶种,偏偏忘记了嘱咐张彩收购桑树和蚕种。

  事实上,大明最好的蚕丝湖州丝的产地湖州,就在太湖南岸。张彩在收购太湖猪的时候,就去过湖州寻找马林说的“一胎产崽十几只”的家猪品种。

  当然,在湖州,张彩并未找到多少“一胎产崽十几只”的家猪。但是,来到这里的张彩,却想起了当地最著名的特产——湖丝。那可是大明最好的丝绸,也是当今世界上最好的丝绸。

  而且,张彩也听说过,马林好像特别看重大明产的丝绸和瓷器。瓷器他没办法,但是,路过湖州,岂能放过湖州蚕丝?

  所以,张彩假模假样地在湖州当地官差的监督下,在当地收购了几头当地产的家猪。然后,又招募了因为借了高利贷还不起,快要家破人亡的两家蚕农。当然,名义上是“雇佣他们帮忙养猪”,骗过了监视的当地衙役。然后,趁着大晚上,张彩又悄悄派人去收购了几百株湖桑的桑苗和一袋湖州当地的蚕种,好带去台岛种植和饲养……

  张彩是个聪明人,他知道,湖州丝之所以名震天下,除了当地气候条件好之外,当地的蚕种和桑树品种好,也是重要的原因。

  比如,欧洲本地的丝绸,之所以质量不好,就和引进的蚕种和桑树品种不好有很大的关系。

  事实上,马林上辈子家里就养过蚕,而且种植过大片的湖桑,也引进过湖州的蚕种。不过,那是上辈子小时候的事情了。

  当时,年纪还小的马林还以为“湖桑”叫“胡桑”呢,以为是外国品种。直到长大了后才知道,家里种植的叫“湖桑”,湖是湖州的“湖”,而不是代表外来的“胡”。

  马林清晰地记得,当时家里养蚕,特地弄出蚕房。不但要求保暖,而且经常撒生石灰和漂白粉,用于消毒,避免蚕宝宝感染生病。

  当时,为了撒石灰,马林的母亲都是带着专门遮挡住眼睛的潜水镜和口罩,以避免生石灰粉伤到眼睛。甚至,还有类似防毒面具的东西。

  年少的马林,就经常带着妈妈的“防毒面具”,出去扮演生化兵,和小伙伴们玩打仗的游戏。

  而当年的湖桑田,也是马林和小伙伴们的重要“战场”。因为,每到夏季,湖桑田里的湖桑枝上,都挂满了桑葚……

  90年代江北农村还比较穷,农村孩子一般根本吃不上水果。所以,湖桑田里的桑葚,就成了孩子们最好的水果。马林上辈子就经常冲进湖桑田,吃得满嘴乌黑。甚至,还因为桑葚吃多了牙齿酸疼的……

  所以,看到这几百株湖桑苗,马林感慨万千,想起了上辈子小时候吃桑葚的经历……

  对于

  请收藏:https://m.bqsge.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